人們經常和各種氣象要素打交道。氣象要素指的是什么呢?原來,為了對地球大氣進行科學研究,人們就必須尋找能夠表征大氣的物理現象和過程的一些物理量,并綜合研究它們的基本特征和變化狀況,這些表征大氣基本特征及變化規律的物理量就稱為氣象要素。
世界各地的氣象臺站所觀測記載的主要氣象要素有氣溫、氣壓、風、云、降水、能見度和空氣濕度等在這些主要的氣象要素中,有的表示大氣的性質,如氣壓、氣溫和濕度;有的表示空氣的運動狀況,如風向、風速;有的本身就是大氣中發生的一些現象,如云、霧、雨、雪、雷電等。
它們各自定義是:
氣壓 : 大氣的壓力,它是在任何表面的單位面積上,空氣分子運動所產的壓力。
氣溫 : 大氣的溫度,,表示大氣冷熱程度的量。它是空氣分子運動的平均動能。
氣濕(簡稱濕度): 它是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或潮濕的程度,可以由氣象要素比濕(g)、絕對濕度(pv)、水汽壓(e)、露點、相對濕度等物理量表示。
風 : 空氣相對于地面的運動。氣象上常指空氣的水平運動,并用風向、風速來表示。
云 : 懸浮在空氣中的大量水滴和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。在常規氣象觀測中要測定云狀、云高和云量。
降水 : 指從云中降落的液態水和固態水,如雨、雪、冰雹等。
蒸發 : 液體表面的氣化現象。氣象上指水由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。
輻射 : 能量或物質微粒從輻射體向空間各方向發送過程。氣象上通常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,地球表面輻射和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。
日照 : 表示太陽照射時間的量。氣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觀測到的實照時數。
能見度:人的正常視力所能看到的目標物的最大距離。







